关于拉菲酒庄的想象,总会归结为两个词:遥远、高级。它远在法国,似乎与我们关系不大;它名贵的酒品,异常难求。但是若你知道,拉菲酒庄来到中国了,就在山东蓬莱,会不会想要窥探一下这个神秘的法国酒庄呢?

拉菲酒庄,创立于法国,它的产品在14世纪时就已经是法国皇宫贵族们的杯中佳酿。1855年,拉菲酒庄被评为法国波尔多五大名庄之一。1868年,James Rothschild男爵购入拉菲酒庄,并一直由罗斯柴尔德家族经营至今。

墙上悬挂的是拉菲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五支箭标识

11年前,拉菲罗斯柴尔德家族来到中国,在山东蓬莱埋下了拉菲在东方的种子。经过漫长的尝试和等待,葡萄终于酿成美酒,一段来自西方又成于东方的中国葡萄酒传奇就此拉开序幕。

拉菲与蓬莱的缘分

天时地利人和,不过如此

蓬莱,中国人心中离“仙境”最近的地方,从古至今“盛产”着各式奇幻传说。而拉菲酒庄的神秘面纱,在蓬莱被掀开了一角。我们还未出蓬莱机场,便能看到满目的葡萄酒广告牌,日前有人开玩笑般把这里比喻成“东方波尔多”,也并非空穴来风。

出了机场,车子驶向木兰沟。如果恰逢苹果成熟的季节,在这沿途的乡间小道上便能随处见到栈在田间等待着被装箱的苹果,忙碌的果农分拣、装箱、打包,如流水线一般熟练而高效。140多年跨越几代人的苹果种植经验,让这里的空气都变得果香四溢。

11年前,当拉菲罗斯柴尔德家族酒庄的“老庄主”Eric de Rothschild男爵踏上这片土地时,恐怕也是被此番情景打动。尽管他并非为了苹果而来,但中国胶东半岛这片山谷腹地,有着与波尔多几乎相似的纬度,四季分明,花岗岩质土壤极其适合栽种葡萄藤。

尤其难得的是,冬季寒冷的程度又不及中国其他葡萄酒产区,无须覆盖葡萄藤,为栽种葡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木兰沟的村民有着世代积累的丰富的水果种植经验,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一切都吸引着男爵在这里开启拉菲罗斯柴尔德在亚洲的第一个酒庄——珑岱酒庄。

每一颗葡萄都很重要

因地制宜 vs 传统酿酒理念

从蓬莱机场开车行驶到酒庄所本地,大约用了20分钟,而拉菲罗斯柴尔德将一块荒芜的山谷变身为眼前的珑岱酒庄,却用了11年。这11年来,东西方的葡萄酒界流传着各种估计与传闻,却极少有人一睹它的真面目。

珑岱酒庄一隅

2009年,购入这片土地时,一切都需要从头规划。Eric de Rothschild男爵与整个团队并不着急,身为波尔多五大名庄中最知名的品牌,150年来的辉煌传统,让拉菲罗斯柴尔德已然成为最优质葡萄酒的代名词。他们太理解酿酒是关乎等待的事业,是时间沉淀之后的精华。

男爵夫人Maria-Beatrice Caracciolo di Forino

到了酒庄门口,迎接我们的是男爵夫人、艺术家Maria-Beatrice Caracciolo di Forino。出生于意大利的她,颇有几分波希米亚的风情,戴着手工银质首饰和质感围巾,既有艺术家的优雅气质,对待陌生的客人亦亲和热情。

当我们安顿好行李,开始职业性地由近及远打量起眼前这座恢弘的中国庭院式建筑,揣测它是如何依山而建时,夫人却指着远方的葡萄田告诉我们,你要先理解这片土地,对于酿酒来说,培育土壤优于一切。

珑岱酒庄会客厅

于是,我们便跟随她的脚步,由远及近地从葡萄田开始拜访这座酒庄。夫人感叹:“中国发展得很快,什么事情都讲究效率,但是种植葡萄和酿酒不能快,也急不得。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培育土壤,理解这块地的性格,直至找到最合适的地块,种出最优质的葡萄。”

这也是整个酒庄建造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技术团队为了探索土壤,起先挖掘了400多个土坑,以寻找最佳的葡萄种植区域。2011 年在此种下了第一批葡萄。这里的梯田土壤以沙子和黏土为主,曾经一度被用于种植果树和粮食作物,包括苹果、杏子以及花生和大豆。当地大部分葡萄园最早都种在土壤肥沃的谷底,而他们选择了海拔更高、土壤最稀薄的产地——坚硬的花岗岩板之上。

葡萄园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拉菲标志性品种赤霞珠、结果于坚硬花岗岩质土壤的西拉以及口味辛辣的马瑟兰。得益于山东的晚季,葡萄可在全熟之后分茬人工采摘。360级梯田使彼此之间存在风土差异,进而影响葡萄的生长,因此需要额外的悉心呵护。

夫人说:“酿造葡萄酒是一种权衡之道。在这里,权衡是将丘山河谷的风土地貌与我们传承至今的酿酒理念充分结合。” 2013年是酒庄的第一次采收,之后的几年,随着对葡萄园的理解更加深入,他们不断在葡萄园和酒窖做出调整。

珑岱酒庄的葡萄酒酿造车间

正如男爵在《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一书中所说:“我们已经列数二十五种评委标准抛物线,从施肥到收获,从发酵温度到浸渍时间。尽管年年有别,但每年都要达到二十五种抛物线的顶点。科学与经验可令结果接近顶峰,但只有人的工艺方能突破最后关卡。” 正是这一层层严丝合缝的把关,才保证了优质葡萄酒的出现。

一座东方韵味的法国酒庄

“我们不打算造一个法式城堡。”

从葡萄园回到酒庄的主体建筑,像是按顺序走完了一小段酿酒之路,此刻再由外至内地参观整个酒庄,视角也变得丰盈起来。

这是一栋完全服务于葡萄酒生活方式的空间,无论是私密的起居客房,还是接待大厅、品酒室、酿酒工作区、酒窖、教学区......各自功能属性不同,但又依据着酿酒、品酒、观赏的逻辑顺序,环环相扣,因酒而生,为酒服务

酒庄的建造风格是中国式的,但又不是照搬传统的仿古建筑,它兼具现代感和艺术神韵。从外观上看,它像是几座由青砖组成的中式庭院,矗立在山间,对望着村子里其他酒庄的西式城堡式建筑,形成一种极强而有趣的视觉对比。

男爵夫人说:“我们从来没打算在中国酿造一款法国酒,而是要酿造一款伟大的中国葡萄酒。酒庄的建造也一样,我们不打算造一个法式城堡。这座中国乡村有着优美的风景,应该尊重土地,尊重当地的文化,建筑必然也要尊重中国传统的样式,但又是高品质、适合现代生活的建筑空间。”

从古董市场鼗来的中式座椅

酒庄的建筑由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着名建筑师Pierre Yves Graff(格拉夫珠宝)e 完成,“他非常理解中国。”而室内设计和家具的定制、挑选,则由夫人亲自打理,“差不多从5年前开始,我每年都要来中国三四次,我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藏在民间的一些手工技艺,你真的需要花很多年的时间去学习,我还是个小学生。”

酒庄门口的装置艺术品《Shelter》是夫人在2018年创作的,摆放在此处,正像中式家居里的屏风,呈现出独有的东方韵味。身为一名艺术家,夫人经常创作一些会运用很多东方材料、元素的绘画、装置。

酒庄里的7间客房,每一间都由她精细布置,一部分家具来自古董市场,另一部分则是由她的好朋友、北京The Temple的创办人Juan帮助定制而成。她说自己十分喜欢中式家具传统的形制和简约的线条,而线条又是作为艺术家的她常用的绘画元素。

客房里,画作与床上的布艺、地毯呼应,如置身蓝色汪洋。墙面的作品是夫人于2018年创作的《Watermark》。

中国北方住宅中,常用于烧火取暖的炕也被巧妙地运用在套房里。夫人说,丈夫和女儿都来住的时候,女儿会睡在这里,一家人暖意浓浓。

窗外郁郁葱葱的美景透过草席材质的窗帘若隐若现,如同一幅天然画作。靠墙放置的中式座椅后方悬挂着夫人于2012年创作的《Still life》。

餐厅里,供团队用餐的区域如同一个开放的中式庭院,大面积的落地窗设计将室外的山谷和大片葡萄园风景引入室内。

右侧墙面上悬挂着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的肖像。

在餐厅的包间里,两面墙上都悬挂着中国园林的风景画。

别墅的小型会客空间里,家具和布艺也都由男爵夫人亲自定制的,墙面上悬挂着夫人于2014年创作的作品《la Valle》。

中式的家具和西式的壁炉处于同一个空间中,形成中西交融的氛围。墙上悬挂的画作是夫人于2015年创作的《Ramo di mandorlo》。

洗手间区域,木头材质的装饰中和了大理石的冰冷,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

酒庄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展示区,里边展示了法式橡木桶的制作过程。橡木桶的质量左右着葡萄酒的口味,在酿酒过程中极为重要。酒液需要在橡木桶内经历18个月的酿造。而珑岱的橡木桶则由拉菲庄园附近的Tonnellerie des Domaines定制而成。

在确信这座东方酒庄不仅能打造一个年份的好酒,更能够长期酿造品质稳定的好酒之前,珑岱没有发布过任何一个年份酒,直至2017年第一款年份酒装入橡木桶,进入酒窖“沉睡”。

仔细观赏完整座建筑,我们来到一个户外的中式凉亭。坐在这里极目远眺,对面是延绵的山脉和种植了大片葡萄的360级层层梯田。珑岱的整座建筑依山而建,夫人说:“我的丈夫、女儿都来酒庄工作时,这儿便成了我们远在中国的家。”

就在2018年,年事已高的男爵将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的掌舵人接力棒传到女儿Saskia de Rothschild的手中,她这几年来一直跟随父亲忙碌奔波在世界各地的酒庄之间。

男爵夫人坐在酒庄外墙上,远眺葡萄田

与酒相伴的家族,酒既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好,也是专业技能和生意,如此这般,还能单纯地享受到饮酒的乐趣吗?夫人不假思索地答:“很享受,不享受,我们怎么能做出好酒呢?酒对我来说,是快乐的食物,也是一种情绪的分享。就像我们在这个酒庄所呈现的一切,希望分享我们是如何做酒的,制作流程是多么的精确、复杂、严格。

离开酒庄的早晨,我们在窗前看到了男爵夫人熟悉的身影。她换下了波希米亚的裙子,穿上T恤和牛仔裤,开着山地摩托车飞奔至葡萄田。即将飞回巴黎的她,在临行前依旧不放心地要去田里看一看。此情此景,恐怕正是这个家族百年酿造品质的秘密所在。

摄影 | Philippe Le Berre

图片统筹 | 赵安

造型 | Kevin Ma

撰文 | 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