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作为颁奖嘉宾的娜扎,首次出现在MAMA的舞台上。不夸张地说,踏上红毯自带特效的美,可遇不可求。

不仅微博粉丝一片吹爆,连韩国网友也丝毫没有在克制自己,全网都是彩虹屁。

如今,红遍全网早就不是新鲜事,越来越多的明星和博主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红遍全网。 关于全球流量,目前应该没人敢和李子柒叫板。

买不到的带货

12月更新的视频,主角是手工酱油。 从种植黄豆,亲手制曲,再到晾晒和灌装成品。 再常见不过,甚至不那么起眼的调料,在这一刻,重新成为传承千年之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视频可以被剪辑,但时间不能快进。 镜头对面的李子柒,衣服从盛夏的薄纱,变成隆冬的羽绒。 视频只有11分钟,看过让人仿佛经历了地球四季的轮回。

李子柒的视频,并非硬核纪录片,还原人类造物背后的秘密。 它更像是一场回归,目的地是褪去了所有滤镜的生活。 所以,你会看到这一幕: 没有燃气,依旧用木柴生火做饭取暖。

没有自来水,山泉的水流承载着酱油的精华,也浇灌着田地,而竹子就是她的水龙头。

直到最近,李子柒的热度和人气,开始灼人。 因为央视和人民日报的点名,网友涌入她的账户,像掘金一样挖掘着这个宝藏女孩的视频。 人们开始感叹: 没有什么事,是李子柒做不了的。

收获后的玉米,被她变成灯罩; 不起眼的竹子,是日后的餐具; 换来的羊羔毛,她亲自染色编织,剪裁成斗篷披风。 你会觉得,她与这个摩登世界唯一的关联,就是记录生活的相机。

如此深居简出的生活,原本只是唐诗宋词中的存在。 如今,被李子柒变得肉眼可见。 正因如此,她的火爆在国外要更早些。 东方式的田园牧歌,让李子柒早早成为油管上最火的博主,甚至碾压了CNN在内的一些头部账户。

这般生活的诱惑,不分国界。 她的饭菜想吃,她的手工想买,她的生活想要。 只是,李子柒的带货,有钱买不到。

“佛系”的反击

岁月静好,这份始终追求的生活状态,却在成名后,变成奢望。 归根结底, 大家相信这是网红团队包装出的作品,而李子柒,只是负责出镜的替身。

网红扑街的瓜,向来最有市场,李子柒最终选择停更。 这次,在视频中很少说话的她,没有继续沉默。 她还原了那支让自己一夜爆红的拉面视频,幕后种种,换来大家和她的和解。

飞扬的面粉让镜头报废,一碗面的背后是20斤面粉的重量,崩溃的不止剪辑软件还有需要重做的心,奔波于灶台和相机间的距离,可以绕村子几圈。

这只是一则视频的辛苦,油管上,她一共更新了104支视频。

如果你从第一支看起,肉眼可见的进步,是另一种被忽略的惊喜。 最初,地道门外汉的李子柒,连对焦都不会。 之后,她一点点学起,从手机到单反。 如今,无论入镜器皿,还是角落置景,不经意间的一闪而过,实则都是用心。

不止是网友的恶意,有时连善意也带着几分“攻击性”。 面对网络暴力,很多人替李子柒鸣不平。 于是,你会看到很多文章标题打着“赚几千万怎么了”的字眼。 的确,她开了网店,接了品牌。 最赚的依旧是视频网站的广告分成,千万收入,不在话下。

哪有这么多天经地义! 如此褒奖,和那些抨击视频中的乡村干净到不真实,实则是心中充满偏见和误解的人,并无两样。

不幸的童年生活让李子柒早早学会靠自己,她甚至在酒吧做过DJ。 如果不是奶奶患病,她也不会机缘巧合留在家乡。 那些我们羡慕的技巧,是努力的结果,也可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技能。

无论是聒噪的攻击,还是热烈的欢呼,对于李子柒,都不如一个微笑,配上一些掌声,能给予自己更多的慰藉。

我们到底喜欢李子柒什么? 是她做的卤肉饭吗? 是她手打的秋千吗? 是,也不是。

李子柒的佛系,实则是焦虑的对冲。 人生的矛盾,来自于口是心非。 我们越是呼唤佛系,越是处在一个努力拼搏的阶段。 就像李子柒在采访中说的,她只是希望人们在紧张一天后,能留下短暂的片刻,和自己独处,平静下来。

所以,不要打扰李子柒,也不要打扰或许是我们最后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