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咤也不过是在现实中冲突、在叛逆中柔软、在妥协中成长的一个个普通人,原来我们曾是哪咤,或正在成为哪咤。

《无声告白》里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可惜我们的大多数,都没那么勇敢,也不够叛逆,最后都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而不是自己想过的人生。甚至,也慢慢地,变成了我们当初最讨厌的那种人。

做了加害者里的沉默分子,又或是遇到了曾经的自己,也忍不住说了句,

怪物。

01

我不想“被标签化”

偏见,足以毁掉一个人。

因为灵珠和魔丸转世,两个人似乎从一出生就被写好了人生剧本。

哪咤在周围人心里就是怪胎,做任何事之前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恶意,哪咤内心渴望认同,渴望有人看见他在狂躁叛逆之下的孤独与无助。

“他们说我是妖怪,那我就妖怪给他们看!

有时候人真的是被逼出来的。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做“标签效应”, 是指当一个人被外界用某些词汇描述和分类(也就是贴上标签)时,他的自我认同和行为会受到影响,这些人会觉得“我就是这样的”。

我看到纹着花臂的社会人给老人让座,也听说过文质彬彬的老实人拐卖儿童,作家王尔德说:“每个圣人都有不可告人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洁白无瑕的未来”。

当天命不遂人愿,人命又不尽人意时,一个人该如何自处?如果再多给申公豹一些信任和理解,这部电影可能3分钟就结束了。

02

父母的“爱”是对孩子最大的诅咒

中国家长有一个通病:

他们希望为孩子的前途考虑,希望自己的做法能带给孩子更实际的利益,觉得这就是最伟大的爱。但这种爱依旧错了,错在忽视了孩子的主观感受。

你可能会想:就算孩子现在不理解,以后也会明白良苦用心,敖丙却一直活在“天降大任”的重压之下。

就像那些成为父母生命延续的孩子,穷一生心力完成父母的理想与荣光。

直到与哪咤决斗之时,被一句振聋发聩的“你是谁,只有你自己知道唤醒,才看见自己真实的内心。

殷十娘忙于降妖除魔,为的是给儿子积功德,其实哪咤想要的,仅仅是妈妈陪他踢一次毽子。这像不像你终日奔波,只为了让孩子今后不为吃喝发愁,孩子却始终和你生疏不合?

李靖想要帮孩子走向正道,获得百姓认可。可哪咤做不好,李靖就决定把他永远锁在家里,避免他“犯错误”。

这像不像你竭尽全力把孩子关在舒适圈里不让离开半步,导致他进入社会后吃不得苦,受不了屈,丧失了处理关系的能力,稍微一点挫折就让他觉得天塌了?

一个所谓的差生,当他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时,家长要做的不是制裁,而是陪伴。

在家庭里,家长比起做老师,更需要学会做盟友,不要拿当初父母对付自己那一套,来对付你的孩子。

03

我们和父母是“过命”的交情

那个从不言爱的父亲,至始至终都在斡旋,斡旋在偏见、宿命与儿子之间。

在哪咤的生日宴上,李靖许下心愿:“希望我的儿子一生平安。

谁能知道这一句寻常的喜庆话里,藏了父亲多少难以言说的不舍与祝福。

这份深沉的父爱唤醒了那个假装自己是个恶魔的孩子,他主动戴上干坤圈,接受了对自我的约束。

影片结尾时,哪咤一句“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和您一起踢毽子”,让无数人泪目。

我们与父亲之间,似乎遗憾总是比快乐更多。

作家刘娜说:

“人间最幸运的事,就是在上苍允许的时间里,在父母康健的岁月里,我们历经逃离和回归、争吵与和解、眼泪和欢笑后,终于懂得并做到:

哪怕,我们没有活成父母的骄傲,依然配得上给他们一个拥抱。”

原来,我们很多人,就是那个魔童。

经历过肆意叛逆的少年,然后在接下来的人生里,学会了一边哭泣一边奔跑,一点点活成成年人的模样。

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有一腔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