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新高的现当代艺术市场,真的更好了吗?
2019年的春拍暂告一段落,与往年一个季度各家拍卖行在基本相同市场环境中竞争不同,今年4月和5月底两轮拍卖由于贸易战等外部因素,分化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前者膨胀,后者紧缩,造就了今年先扬后抑的的市场局面,也对今后的局势构成了影响。
根据雅昌艺术网统计,以香港和内地14家市场权重最大的指标拍卖公司的成交数据为基准,2019年春现当代艺术板块共上拍了2074件标的,其中1700件顺利成交,成交率为82%,总成交额为38.03亿元。(截至发稿时北京匡时和西泠拍卖的春拍尚未开始,如以两家拍行过往平均水平预估,成交总额应在1亿-1.5亿元之间,所以2019春季现当代板块的真实成交额应在39.03亿元以上。)
香港苏富比2019春拍现当代艺术板块收获18.2亿港元,是本季表现最强劲的拍场
从数字对比的角度来看,38.03亿元的成交额同比2018年春季有小幅增长,并且几乎持平了2018年秋季38.26亿元的历史高点,(而若以39.03亿元的预计成交额核算,本季现当代艺术板块则再度刷新了该项统计的历史新高)但市场状况真如此乐观吗?
内地市场调头下滑,“贸易战”的锅?
对比香港和内地市场的成交额可发现,往年涨跌趋势趋同的两地市场,在2019年春季出现了明显的方向背离。香港市场在苏富比、佳士得的带动下拍出30.83亿元的历史最高成交,同比上一季的历史最高值增长了15.8%。而内地市场则结束了3个季度的“小阳春”,跌至10亿元以下,同比下滑预计达15%以上。
香港作为亚洲艺术市场的交易中心,拍品选择丰富,由“泛亚化”向“全球化”推进的多元市场中,买家和资金量更大,受单一方面因素的制约较小。再加上几位市场明星的持续发力,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反观内地,由于缺少海外藏家的参与,拍品选择方向也只能尽量偏向本土口味,尽管也有少量向外拓宽的尝试,但效果并不显着。
中国嘉德2019春拍现当代艺术板块收获3亿元
不过,将原因全部归结给拍卖行的保守显然并不公平,外部环境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艺·凯旋画廊负责人李兰芳表示:“资本市场在今年年初有一个小膨胀期,中美谈判也没有恶化到后期的低谷,所以香港苏富比明显是比后面的佳士得香港、中国嘉德、北京保利要轻松许多”内地市场受贸易战深化的影响,供需两度的活跃度不高,在选件上只能相对保守。
而另一方面,香港市场(尤其5月底的第二轮)拍卖也不像想象的那样美好。资深藏家刘太乃便认为:“以香港佳士得为首的香港诸家拍卖成绩都不是太好,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当前的市场现况。许多行家表示,如果买气再这样低迷下去,市场向下调整的幅度将有如跳水般的让大家难以想像。”
那么,在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大环境里,谁在涨,谁又在跌?
2019春季,中国现当代艺术高价榜单TOP20
如果没有赵无极,二十世纪市场还剩谁?
作为市场上行的号角,高价拍品在每一次市场热潮中都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而2019年春季,千万级高价作品对市场的支撑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
然而无论在高价列表,还是2019年春拍二十世纪艺术家成交TOP10榜单中,赵无极都是一枝独秀的存在。经过2018年市场的全面爆发后,“赵无极热”在2019上半年依旧不减,本季共有19件赵无极拍品超千万元成交,其中2件过亿,8件超5000万元,表现较去年同期更胜一筹。
赵无极《三联作 1987-1988》油彩画布 200×486cm 1987~1988年作
2019佳士得香港 成交价:1.78亿港元
赵无极《无题》油画画布 114.3x162.6cm 1958年作
2019香港苏富比春拍 成交价:1.16亿港元
赵无极作品的买家不限于华人藏家,其广泛的亚洲盘,甚至国际盘才是其近年价格飙涨的最有力支撑。而市场热度持续高涨,也催动了更多秘藏精品的入市,如本季苏富比夜场中来自古根海姆美术馆收藏的《无题》,或是佳士得夜场中来自欧洲重要藏家30余年珍藏的《三联作 1987-1988》,以及多件2010年前后在拍场成交过的赵无极作品回炉,都是看准了当下的赵无极价格高点。买卖双方的相互刺激,造就持续延烧的赵无极市场盛景。
如果赵无极爆火依靠的更多是“人和”,那2019年绝对称得上是吴冠中的“天时”。在百年诞辰的时间节点,吴冠中作品在整个上半年风靡两岸各大拍场,仅现当代艺术板块便有3.24亿元成交,更有苏富比夜场中拍出1.3亿港元的《荷花》,不仅刷新其70年代油画拍卖纪录,也是本季第二高价。而在近现代书画部分,吴冠中作品的成交表现更好,两部分加起来与赵无极相比也不遑多让。
吴冠中《荷花》布面油画 120.5x90.5cm 1974年作
2019香港苏富比春拍 成交价:1.3亿港元
与赵、吴同时期的朱德群本季虽然位列第三,但市场规模和价格均较往季有明显收窄。2018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中,多件朱德群作品因估价过高而流拍大大影响了朱德群市场的信心,藏家捂货惜售,精品露面减少。不过其价格基础仍在,价格合理的精品露出依然有不少买家响应。
除“留法三剑客”之外,如林风眠、关良、朱沅芷、潘玉良、林寿宇等一批由台湾画廊最早发掘梳理,在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上地位清晰的大师精品是香港市场的最畅销的作品。
关良 《孙悟空大闹天宫》彩墨纸本 94×179cm 1980年作
2019香港苏富比春拍 成交价:1337.5万港元
而在内地拍场里,除了香港市场的重合名单外,李铁夫、苏天赐、沙耆等近期在内地推广、展览动作较多的艺术家名字出现频繁,另有廖新学等新面孔,目标明确地指向资深藏家和美术馆机构的收藏空白。但或许是受迫于国内“熊市”环境,货源收紧,老艺术家的一流作品较少,虽然流通能力尚可,但亮点不多,仍处在深度挖掘和梳理的状态中。
刘太乃指出:“过去封闭且传统思维的美术认定将被鼗汰,取而代之的会是能被全世界接受,所谓‘中国价值的国际化’。其实这个新价值观已展现在今春香港苏富比、佳士得拍卖成交上,例如近现代书画群留洋派林风眠、关良作品市场的重新定位;西画市场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作品的接手强劲,都透露出‘中国价值国际化’的市场走向……能有中国市场基础,又能得到国际市场认同的艺术品标的,才能在未来严寒的市场环境下得到永续,并迎来不被鼗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