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武明中(左三)与嘉宾合影

2019年6月15日下午,“武明中:视外观内”个展在798艺术区芳草地画廊开幕,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生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端廷教授。“武明中:视外观内”展出了艺术家武明中2016至今的12件重要作品,其中两个系列的绘画作品,体现了“视外”与“观内”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达。并且此次个展是自2014年“嗨,慢下来!——武明中个展”相隔5年之后的重要大展。

798艺术区芳草地画廊“武明中:视外观内”个展外景

进入画廊首先会遇见武明中于2016年创作的《独与天地往来》

进入展览现场,首先会在通往主展厅黑色为展墙基色的通道上,遇见武明中于2016年创作的《独与天地往来》,这件作品中的人物以艺术家个人形象为图像来源,松弛自在的端坐于白色立方上,在单纯的光影投射中显得空灵而清澈,如老僧坐禅般参悟天地间之玄奥。再向里走的第一个主展厅整体以蓝绿为基调的展墙,展出近6米长,3米高的巨幅绘画作品《重生-向梅杜莎之筏致意》与相对而置的《自由行》,作品气势恢宏,充满了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与群体的悲怆和挣扎,两种不同的画面气息,似乎在外求与内省的交接处展开了一个新的表达空间。在向里走便进入一个不同与刺激的红色“玻璃人”形象的宁静的“内省”空间,其间展出了此次展览尺幅最大的作品《世界观》,这件长9米,高3.5米的超常规作品,为展览空间创造了一个向内自省又不陷于枯闷的独特场域。

展墙上一段批评家皮力关于武明中作品的评论

武明中《重生-向梅杜莎之筏致意》580x300cm 布上丙烯 2018

武明中《自由行》300x210cm 布上丙烯 2019

武明中《世界观》 900×350cm 布面丙烯 2017

武明中是21世纪初跻身于中国当代艺坛的“全球地方主义”代表艺术家之一,他所创造的“玻璃人”形象绘画,独树一帜。千禧年伊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喜洋洋的消费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盛行,武明中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精神和问题所在——物质性和脆弱性,开始对个人与社会、人性与物欲、脆弱与永恒等命题展开新的艺术追问。人的血肉之躯被坚硬而又脆弱的玻璃所取代,温暖、亲密的肉身变得冰冷、陌生且刺眼;鲜艳的红色透过画布,不仅释放出一种警示的视觉冲击,更让观者产生一种迷离的、冲动的眩晕之感。这不禁让人们联想到当代社会:纸醉金迷,令人看不到自己。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武明中仿佛一名时代和社会的隐忧者,他静静地躲在画作背后,描绘并质问着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展览现场

策展人王端廷对雅昌艺术网谈及展览主题“视外观内”时讲道:“‘外视’指武明中早期作品中带有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介入。比如批判物质主义、批判消费主义、批判当今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作为“外视”。但这次展览与之前的作品不同之处在于,从外在的世界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回到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观内’,某种意义上也是求得一种个人内心的宁静。所以看他的绘画,尽管保留了他的‘玻璃人’质感,但是降低了刺激的色彩倾向。之前他所作品中红色基本是玻璃瓶中红酒的颜色,但新的作品降低了色彩的刺激性,新作品不是单一的红色,开始使用红、黄、蓝等不同意味的色彩。并且通过属性题材和画面形象来体现他的这种转变。”

的确,武明中近年来的创作主题由外部世界转向到个人的内心,他从中国传统文脉和绘画中获取灵感,聚焦自己在特定生命阶段的个人状态与心灵感悟。梁楷的《六祖斫竹图》、石恪的《二祖调心图》、牧溪的《六个柿子》、《两个西瓜》和《两只猴子》成为他托物抒怀的凭籍;新近创作的“内观”系列,原先玻璃人像中的红色被抽离,只剩下晶莹、透亮的玻璃躯壳,私密、孤独的形象被置于天地、时空中,与迫在眉睫的生命境况相对峙,在目光、情绪、意识的流动中联结又彼此抗衡。个体生命、世事变迁在此于时空和语意交错,艺术家借此对生命进行内在的自省。

武明中《时间时间》 400x210cm 布上丙烯岩彩 Acrylic Rock Color on Canvas 2016

武明中《一种活法—访李唐《采薇图》》300x180cm 布上丙烯岩彩 2017

展览“武明中:视外观内”试图以“观”为线索,呈现武明中创作对象的一体两面:外部世界与内心状态。展览希望聚焦艺术家自身,去关注其创作的历程与转变,追溯其艺术的轨迹和价值;并以这些作品的复杂性和深刻度,来向观众还原艺术家最本真的思考和创作状态。

对话策展人王端廷

Q&A

Q:雅昌艺术网 裴刚

A: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生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王端廷教授

Q:如果从艺术家武明中独特的“玻璃人”形象,如何看他作品的原创性和在当代艺术群体中的独立价值?

A:艺术家标志性的符号或者图像,是获得所谓高辨识度的一个条件。武明中发明的“玻璃人”毫无疑问是有的,不仅作为一种形象,也作为一种语言,或者是作为一种“容器”。

所谓“容器”可以容纳不同的属性,武明中的作品可辨识度高,又不断的在变化。他的作品题材和主题在变,语言和“容器”没有变,这是他跟其他辨识度高的当代艺术家的差异。

大多数当代艺术家,更多是发明了一种形象,既是他的语言又是他的属性,两个东西不能剥离开来,一旦改变了就变得不认识了。武明中很巧妙的解决了他的符号和属性之间的关系。他的符号“容器”可以不变,不断的装进新的属性和新的主题、精神,这是他最重要的特点。

武明中《独与天地往来》200x130cm 布上丙烯 2016

武明中《泡泡》100x150cm 布上丙烯 2018

武明中艺术的成熟是在新世纪初,相对于在他们那个年龄段里面是属于晚熟的。大家共同的时代背景,是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进入经济全球的进程。经过了80年代、90年代经济打基础的阶段,到了新世纪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进入所谓的奢靡消费主义时期,所以他的作品一开始就有全球化的背景,针对消费主义。所以我给他了一个标签,叫做“全球地方主义”。

“全球地方主义”也是全球化时代的特有的一种观念。具体而言,全球化时代用本土语言表达人类的普遍关切,或者用世界国际语言来言说地方故事的一种艺术观念。它强调的是全球化与地方性之间的协调与统一的一种观念。因为,全球化到来之后,有一种反全球化的力量,比如民族主义的反抗心理,但是武明中不是这样的。

这跟他的知识背景有关系,武明中先后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做过访问学者,使得他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是在出国之后才达到成熟的,所以他艺术的形成跟他的知识和受到的教育背景,以及国际视野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观念在当时是属于比较开放的。

他有经过学院派训练的写实的基本功,从写实主义转向观念主义。中国的很多观念艺术家都是从学院艺术,带着写实主义的武器进入到当代艺术,进入到观念艺术领域。他也是这样,写实的观念绘画创作。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图像的挪用,但是他把图像挪用进行了改造。他不是一种简单的用图像造图像的一种转换。武明中最重要的一个创造就是他所谓的“玻璃人形象,他把所有的东西都纳入到他这个容器里,所以他在独特的形象基础上可以不断的变化,这大概是武明中的另一个特点。

展览现场

Q:这次展览《重生-向梅杜莎之筏致意》,是借用了籍里柯非常经典的作品《梅杜莎之筏》的图像,您如何看这件作品?

A:这件作品,一方面延续了图像挪用的策略(这是他一贯的策略)。而籍里柯画的《梅杜萨之筏》的这个场景,呈现了在生死之间的场面,人们在受到死亡威胁时的挣扎与求生的本能之间,达到一种矛盾的高潮的戏剧化的场面。所以,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他自己内心对生命的一种状态。他在得病之后心理上一种挣扎吧。他也曾表达过这个意思。

另一件对应的作品《自由行》,是挪用了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同样是他一贯对自由向往的一种精神的呈现。但他把原作中其他的形象都去掉了,甚至人物手中的那面旗都没有了,像一个孤零的一个人,这是他对原作的修改。

Q:似乎有种一个人很孤独的状态。

A:对,他的作品始终有一种象征性。比如他的“玻璃人”,包括里面的红酒色,本身是是一种观念性的艺术语言,但又始终有象征性。所以我最初给他作品的命名“象征表现主义”。他跟一般观念艺术的批判性不太一样。

一般的观念艺术,仅仅是对某种现象、某种价值观的批判,但武明中在观念主义之外始终有一种象征性。他艺术里面始终有种形式化的因素。这也是他跟其他的观念绘画艺术家的差异。

中国这种观念绘画里面有表现性的内涵,不是他一个人独有的,像张晓刚他们的作品里也不单是批判还有对生命的体悟,有情感的表达在作品里面。所以现在某种意义上,武明中的创作也反映了观念主义艺术的形式化,或形式主义艺术的观念化的这样一种趋势,或者说形式、观念相互融合,彼此混杂的趋势。现在的艺术很少有纯粹的,不再是单纯的,在极简主义之后艺术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形式和观念的二元,就是两分法,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都是混杂在里面,有的只是比例搭配不一样而已,有的是观念的因素多一些,有的是形式主义的因素多一些而已。

武明中《天行健》 500x220cm 布上丙烯岩彩 2016

武明中《独自》300x180cm 布上丙烯岩彩 2017

Q:语意越来越丰富了?尤其这次展览的《天行健》、《世界观》作品里,也有一个玻璃人,但是一个透明的玻璃人,很轻灵的走在云端或桥上。

A:对,“天行健”反映了他对真理的求索。“天行健,吾将上下而求索”,取的就是这个含义。他是希望对生命,对世界,对艺术本身进行探索和追问。所以也有象征意义在里面。

Q:但这个阶段的作品又不是早期激烈的、刺激的状态。

A:所以,他现在的作品更加空灵了。

Q:整体作品的气质或者气息变了。

A:气息变了。我觉得一方面,生病给他带来对生命思考的不同寻常的深度,至少对艺术思考的角度变了。还有,艺术家到了一定年龄,对生命的认识、角度和层次会发生变化。这个我觉得是一个艺术家或者是所有人一个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合理的、必然的结果。

Q:他这样一些人物形象越来越自在放松了。

武明中《再调心2017-1—向石挌“二祖调心图 ”致意 2017-1》 180x120cm 布上丙烯岩彩 2017

武明中《再调心2017-2—向石挌“二祖调心图 ”致意》 2017-2 180x120cm 布上丙烯岩彩 2017

A:这就为什么说人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武明中也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龄了。在西方艺术家晚年都投入到宗教的怀抱,上帝的怀抱。中国艺术家晚年一般都投入到佛教和禅宗的怀抱。包括他选择挪用石恪、石溪他们的作品图像,也因为那些艺术家也属于走进佛学禅门的艺术家。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