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即将开始的2019伦敦现当代艺术周中,佳士得和苏富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莫奈(Claude Monet)作品作为王牌。苏富比祭出了莫奈1908年的《总督宫》,佳士得则挖掘出私人秘藏数十年的晚期珍品《睡莲》,而他们的目标买家十分明确地对准了亚洲,或者说中国买家。

在过去几年,中国买家在世界各地天价竞投莫奈作品的新闻不绝如缕,而莫奈的《睡莲》更如皇冠上的明珠,每次出现必掀起一番波澜。那么,为何莫奈《睡莲》独得中国藏家偏爱?其背后隐藏着莫奈怎样曲折、坎坷的人生?《睡莲》对现代艺术演变又有产生过哪些深远影响?

1 一遇睡莲终生误

不夸张地说,如果当年莫奈屈服于政府的压力,放弃对睡莲的执着,那么现代艺术的进程很可能因此大不一样。

1883年,刚经历了丧妻之痛的莫奈独自乘坐火车在巴黎周边散心,当途经吉维尼(Giverny)时,这个小地方一下子击中了他:美丽、宁静、阳光充足,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治愈一个厌倦了都市喧嚣的43岁中年失意画家。之后,莫奈举家搬入吉维尼这个只有279户人家的小镇,一住便是43年,直到他去世。

莫奈在吉维尼花园中

子女多,画卖得不好,中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里养家糊口比较艰难的一个。1889年是他转运的一年——他和罗丹一起在巴黎办了一个联展,莫奈展出他1864年以来创作的70幅作品,包括日后名声大噪的《干草垛》、《白杨树》及《鲁昂大教堂》系列。这次展览后莫奈的画好卖了很多,他于是把吉维尼租住的房子和庭院买了下来,开始建造花园和池塘。

当时坊间曾流传一种说法,“莫奈作为园丁比画家更出色”,足见莫奈的造园技巧。除了将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种入自己的花园,他的造园计划包括将附近一条河的河水引进池塘,并在池中筑了一座日本式小桥,种下一池来自埃及和南非睡莲。这遭遇了邻居和当地政府的激烈反对,理由是这些奇怪的植物会污染河水,但莫奈顶住压力,依然我行我素。

伍迪·艾伦电影《午夜巴黎》剧照,取景莫奈吉维尼花园池塘和日本桥

随着水上花园成型,起初只是用于观赏的睡莲,慢慢地让莫奈有了创作的冲动——“池里的精灵浮现在我眼前,我举起了调色板”,直觉而又当下,一如莫奈以前的所有主题。从1897年第一次拿起画笔描绘睡莲开始,睡莲成了莫奈晚年最重要的符号:“自那一刻,我几乎再没有其他绘画的题材了”。